产品经理手记

  最近看了一本《天才主厨的绝对温度》深受启发,原本只打算记录《邱岳的产品手记》,现在改为听完之后自己总结产品经理手记。正如专栏所言,产品特性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,越是在自己产品里横刀立马的人,越不敢对别人的产品指手画脚。但产品的思维方式、理论方法却有一定的共通性,这便是在产品经理生涯中需要建立的思考方式。

简介

对原专栏进行分类后,主要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整理:
产品基本功:产品文档、需求评审会、管理产品节奏、做用户调研
产品实战:项目管理、建立数据意识、协同开发/运营/业务工作
产品思考:如何定义抄袭、剖析产品价值、如何看待需求变更
产品案例:现有产品试用体验分析

产品基本功

1.产品经理工作时需要借助一些工具,例如用思维导图考虑整体结构、用纸笔画出草图、用UML工具做用况、用Axure等工具做动态交互Demo等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一方面,工具只是一种手段,产品内容才是硬核,切勿一味的追求工具体验。另一方面,为了减少后期需求变更的成本,产品经理最好能够在前期给研发、测试更直观的了解,因此Demo做的越逼真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,越好控制变更风险。
2.需求变更其实变更的不是需求本身,而是实现方式。因此在一开始就需要学着挖掘需求背后的需求,可借助5问法、Y需求模型等工具。
3.学会借鉴灵感而不是像素及抄袭,借鉴时需要知其所以然,也可以跨领域、跨行业借鉴
4.产品文档需要考虑用户、场景、体验,首先明确用户是领导层(PPT规划PRD)、研发测试(Word需求文档BRD),其次注意描述项目背景以建立宏观印象,后续注意金字塔的撰写方式,从整体用况图到各功能拆分,最后先厚再薄,中间给时间让文档发酵。
5.BRD商业需求文档(该不该做,商业决策)、MRD市场需求文档(要怎么做,对业务和运营部门)、PRD产品需求文档(实现什么特性,并简明扼要交代商业背景),MRD可以融到BRD或PRD中,需求评审针对不同的部分介绍不同的内容
6.做产品原型注意给原型图做引导,可以数字标记或者在下方做注释,不要想着把原型做的过于逼真,交互设计师会更加专业,原型制作可借鉴如何写交互说明文档
7.设计概念模型(类图)=>流程图/泳道图/时序图=>状态图=>用例图

产品实战

1.AI产品经理需要学会算法,从而知道AI的能力边界在哪,并设计出恰如其分的产品,同时管理好用户期望值
2.AI产品经理要重视工程的力量,而不是一味追求纯净算法输出,做好规划、收集以及组织所需要的数据
3.产品规划从自下而上开始,从自上而下结束,项目规划和交付时间尽量模糊,将空间和时间留白,定期回顾和更新产品规划
4.内部产品:公司内部员工使用的产品,资源显性化、项目流程化、用户研究的最佳试验场
跳过方案寻找最终诉求(5问法),统一战线成本收益一致(需要非常了解业务),发挥强项用技术帮助业务(主动出击做数据分析)
5.产品经理不依靠权利和汇报关系建立影响力,而是靠建立信任。从小事一点点积累信任,对于所有尝试都要进行提前沟通,要重视承诺。
6.产品分析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、解决什么问题、如何解决问题,利益相关者除了最终用户还要考虑谁购买、谁掏钱研发,解决问题要借助5问法、明确问题的最终目的,解决问题时要学会借鉴、学会使用多种工具、注意首因效应和简化版可用测试方法。
7.因为存在机会成本需求要考虑优先级,判断需求优先级的方法TAM模型(规模、频率、强度)、需求价值曲线(用户感知和服务价值),评价需求时考虑“不做会死人吗?”
8.需求评审面向2个角色(业务需求方,研发设计人员)、做4件事情(讲清需求背景;详述需求的理解和分析;向需求方交代产品解决方案:每个功能后续在业务场景中作用;向研发团队交代产品解决方案:制造什么东西、长什么样子、怎么运转)
9.需求评审需预先进行小范围沟通,与业务部门、研发工程师,可借助具体案例来讲述相关功能和流程

产品思考

1.验证码是因为服务提供方无法静默区分人和机器,导致把责任推给用户,这是有效的设计但却不一定是好的设计。
2.用户体验需要与产品利益结合,找到平衡点,借助现有AI算法,例如人脸识别,或许可以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用户体验进化。
3.给用户持续实时反馈、学会操作人性(排名机制)、与社群建立联系
4.精巧的、处心积虑的功能性设计,远不如关键性机制来的重要

产品案例

· 产品案例分析:Trigraphy设计哲学
1.利用设计,来管理用户对于进度的认知
Facebook先加载条形框,在方格内容,最后出实际内容,让用户感觉可控
假如加载超过6秒钟,用户就会感觉失控,因此要思考如何保持对用户的反馈,让用户对系统更有掌控感
2.如何将两个目的不同的页面,更顺滑链接起来
将工具页面通过滑动变为运营页面,例如微信广告
3.通过一个随机效果去处理不同级别用户
点击骰子可以帮助用户选择一个随机参数组合
快速展示产品功能,减少用户进入下一步的门槛
· 产品案例分析:The Guardian的文本之美
· 产品案例分析:Hopper的人工智能
1.从场景出发,没有任何目的和时间的旅行者,有目的没确定时间的旅行者
2.前者根据大数据计算目的地和时间进行推荐
3.后者重视文案的艺术,例如这不是最好的价格,但如果你继续等,你有可能会要付更多钱。

分类: 产品思维